在日常交流、上台发言、综艺访谈中我们最常听见的话是什么?对,就是“对”和“然后”!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这两个词已经成了承接语句最重要的连接词,甚至有人将这样的现象称为“然后病”。曾有记者随机走访了10所学校,调查了五年级150个学生并请学生“用简要的一段话说说从起床到来到学校,你都做了哪些事情”,调查结果令人吃惊:
1、反应快或较快:74%;
2、意思表达清楚或较清楚:88%;
3、表述流畅或较流畅:74%;
4、能用承接词(首先、其次等)、时间顺序(先、接着等)词或要点分列词(第一、第二等)进行表达:约15.3%;
5、表达没有或基本没有病句、用词不当:约64.7%;
6、有“然后”且突出使用的:86%,句句不离“然后”的:10%。
从调查情况分析,即使是反应较快,表达较清楚、流畅的学生,也不习惯用规范的连接词,口语表达的习惯较差,还有一部分属于思维混乱,口语表达能力较低。故而,“然后”突出使用的学生高达86%,句句话不离“然后”的也有10%。“然后”病何以如此严重且流行?
小编我最初接触到的“病友”是明星们。每当娱乐圈的明星们接受采访时,每句话都以“对,就是……”作为开场。但是细想起来,记者的采访问题都是以问句,明星们为什么总回复一句“对”呢?明星的拥簇者甚多,青少年更是不计其数,这样的“病例”会不会引起模仿乃至传染呢?
视线回到学校的语文课上,我们从小接受过正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吗?除了作文这样的书面教育,似乎老师们只在乎我们是不是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有没有答对,并不关心我们是否说的“好”。这里的好不止包含答案的正确性,更在乎口语的规范和正确的语言习惯。口语能力差、口语习惯不好,久而久之我们也和明星们一样出现了“对,然后”这样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这样的说话问题既然不能在学校课堂上得到解决,就只能在学校之外寻求帮助了。
清大学习吧的播音主持考级课程是由全国青少儿播音主持专业委员会独家授权清大世纪教育集团全权负责推广、运营、管理的重点项目,融合了语言学、心理学等,是很多家长培养孩子对说话的兴趣、能力的有力助手。在播音主持课程中,孩子们通过学习播音主持体会朗诵、故事、主持等形式的异同之处,学习使用韵律、节奏、语音、语气变化等来表现不同的情绪,彻底改善“对”“然后”“嗯”这样的不良语言习惯,从而锻炼孩子在公众场合自我展示的信心和表现力,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全方位提高综合素质。